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微专业建设的通知精神,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根据《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面向在读研究生开设微专业,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交叉学科学习,力争成为具有强烈责任担当,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、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。具体通知如下:
一、 微专业培养目标
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,依托我校优势或特色学科开设研究生微专业,精心设计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,灵活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,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,提升学生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就业、创新创业能力。
二、 微专业开设
2024-2025学年学校将面向硕士、博士研究生开设以下7个微专业,每个微专业计划招生人数30-50人。
序号 | 微专业名称 | 开设学院 | 学分 | 联系人 | 邮箱 | 报名咨询微信群 | 报名表提交地址 |
1 | 储能工程 |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| 8 | 豆老师 | doushaojun@usst.edu.cn |

| 先进制造大楼601 |
2 | 低碳能源技术 | 能动与动力工程学院 | 8 | 杨老师 | yyan@usst.edu.cn | 
| 第二办公楼302 |
3 |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|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| 7 | 潘老师 | 908665841@qq.com | 
| 光电学院403室 |
4 | 人工智能 | 管理学院 | 8 | 刘老师 | xiaohuiliu23@usst.edu.cn | 
| 管理学院A楼604室 |
5 | 智能绿色车辆 | 机械工程学院 | 9 | 盛老师 | shenglei123@usst.edu.cn | 
| 机械楼106室 |
6 | 智慧人居学 | 环境与建筑学院学院 | 8 | 孙老师 | sunchanjuan@usst.edu.cn | 
| 环境与建筑学院407 室 |
7 | AI+绿色化学与碳计量管理 | 材料与化学学院 | 8 | 程老师 | chengp@usst.edu.cn |

| 南校区理科实验楼325室 |
三、 招生对象及条件
微专业面向在读研究生招生,在满足开设学院招生条件前提下,每人只可修读1个微专业。
四、 微专业授课时间与课程安排
微专业课程统一安排在每年暑期进行,2025年研究生微专业具体开课时间6月23日,开课时长4-5周,采用集中授课方式,包含5-8门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,课程表以各学院发布的相关通知为准。
五、 证书授予
微专业独立开班,每门课程修读完毕可获得该课程成绩,课程成绩不计入研究生主修成绩单,单独设立微专业成绩单。研究生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,且每门课程均合格,将获得上海理工大学颁发的微专业证书。
六、 收费方式
微专业课程收费标准为130元/学分,收费方式另行通知。报名成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的,视为自动放弃修读资格,因个人原因中途放弃修读不予退费。
七、 报名方式
1.5月21日—5月29日,研究生报名。研究生填写《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报名表》(附件1),纸质版本人签字后提交至微专业开设学院,电子版提交到联系人邮箱(提交地址和邮箱详见上表)。
2.5月29日—5月30日,学院初审。各微专业开设学院根据微专业报名条件,对研究生报名情况进行审核、汇总,确定初步录取名单。
3.6月3日—6月4日,卓越工程师学院终审。各微专业开设学院填写《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录取名单》(附件2),将签字盖章纸质版交至卓越工程师学院(学生发展中心205)赵老师、李老师,联系方式:55270124,电子版同时提交至邮箱zygcs@usst.edu.cn。
4.6月5日起,公布录取。卓越工程师学院统一公布微专业研究生录取名单,已录取的研究生登录学校交费系统缴纳费用,具体安排另行通知。
八、 其他事项
1.各微专业原则上满10人开班,具体开班情况由微专业开设学院决定。
2.如有疑问,可查看各微专业联系人及报名咨询方式进行咨询。
卓越工程师学院
2025年5月21日
附件:
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报名表.docx
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专业录取名单.xlsx
上海理工大学储能工程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docx
上海理工大学低碳能源技术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docx
上海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docx
上海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pdf
上海理工大学“智能绿色车辆”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docx
上海理工大学“智慧人居学”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pdf
上海理工大学《AI+绿色化学与碳计量管理》研究生微专业培养方案.docx